“这个,你留着吧。”她把一个深蓝色的盒子推过来,声音很轻。
盒子里是块手表,黑色的皮质表带已经有些磨损,表盘边缘有几道细细的划痕。这是我送她的生日礼物,三年前的事了。那时我们刚工作不久,我省了三个月的午饭钱,才买下这块不算太贵但对她来说正合适的手表。她打开盒子时眼睛亮亮的,说这是她收到过最好的礼物。
“你留着吧,”她又说了一遍,“我用不上了。”
我懂她的意思。用不上了——就像那把永远放在她包里的折叠伞,下雨时总会在我头顶多倾斜一点;像她总说我穿太少然后硬塞给我的围巾;像我们一起挑的沙发靠垫,她说靠着看电视最舒服。所有这些,现在都用不上了。
把手表戴上的那一刻,冰凉的触感让我打了个寒颤。表带还保持着她的手腕的弧度,表盘背面有她体温留下的微弱痕迹。这块表见证了我们太多时刻——她第一次上台汇报工作紧张得手心出汗,是这块表陪着她;我们周末去郊外爬山,表盘在阳光下泛着她说的“幸福的闪光”;深夜里她加班回家,总是轻手轻脚地,怕手表的滴答声吵醒我。
其实声音很轻很轻,轻到只有贴得很近才能听见。就像有些东西,失去了才知道曾经那么真切地存在过。
除了手表,还有别的——一沓电影票根,边缘已经泛黄,字迹模糊得快要认不出来。我一张张地翻看,能想起每场电影的情节。那部爱情片,她哭湿了我半边肩膀;那部科幻片,结束后我们在咖啡馆讨论到打烊;还有那部动画片,她笑得像个孩子,说以后要带我们的孩子来看。现在这些票根安静地躺在盒底,像秋天的落叶,曾经鲜活,如今只是记忆的标本。
最让我难受的是那本薄薄的笔记本。翻开第一页,是我歪歪扭扭的字迹:“今日菜单:番茄炒蛋(盐放多了)、米饭(水加少了)。”那是我们刚同居时,我学做菜的记录。她总是一边挑剔我的厨艺,一边把饭菜吃得精光。往后翻,有几页被水渍晕开过,是她生病发烧那周,我记的体温和用药时间。最后一页,是去年她生日时,我写的未来十年想和她一起完成的事:去北海道看雪、养一只猫、学会跳探戈……现在这些字还在,承诺却已经过期了。
这些东西,她整理得整整齐齐,像是要把过去的几年打包封存。没有激烈的争吵,没有狗血的剧情,就是两个人坐在熟悉的地方,平静地把彼此交还给人海。她说希望我过得好,我说你也是。然后她起身离开,推门时铃铛响了一声,和往常无数次一样。只是这次,她没有回头。
现在这块表就戴在我手腕上,走得很准。电影票根夹在书里,偶尔会掉出来一两张。那本笔记本放在书架最顶层,不怎么翻,但知道它在那里。它们不再是礼物了,成了某种更复杂的东西——是证据,证明那些年的快乐和痛苦都真实存在过;是路标,标记着人生中走过的一段再也不能回头的路;也是伤口,结痂了,但阴雨天还是会痒会痛。
朋友说,何必留着这些,徒增伤感。可我觉得,人是由记忆组成的,把这些都扔了,那几年的自己又该放在哪里呢?这块表还是会每天戴着,尽管每次看时间都会想起她;票根就让它继续泛黄,那是我们共同度过的时间的化石;笔记本也不会扔,那里面不只有她,还有那个认真爱过、努力生活过的自己。
最近我发现,表带开始慢慢适应我的手腕形状了,那些划痕也在日常佩戴中添了几道新的。它正在变成我的表,而不再只是“我送她的表”。这个过程很慢,但确实在发生。就像心上的伤口,结痂,脱落,最后留下淡淡的疤——不仔细看已经不明显了,但你知道它在那里,知道它如何而来。
也许有一天,我会遇到另一个人,她会问我这块表的故事。我会告诉她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留下的纪念。然后继续往前走,带着所有这些重量和轻盈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百图曝光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百图曝光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86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3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5)
3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73)
448岁做直播卖水果,一开始没人看,后来靠真实试吃涨粉卖货阅读 (66)
5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