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证那天晚上,我们挤在沙发上算账。我工资八千,她六千,除去房租伙食,能剩下九千左右。“咱们自己攒钱买房,”小敏眼睛亮亮的,“不靠家里。”她这话说得轻,落在我心里却重。我知道她是体谅我——我家在乡下,下面还有弟弟妹妹;她家里虽好些,但供她读完大学也不容易。
第一个月,我们去银行开了个联名账户,存进去七千。柜员说:“新开户啊?恭喜。”我们相视一笑,像完成了什么仪式。回家的地铁上,小敏一直捏着那张薄薄的银行卡,仿佛能捏出温度来。
真正开始攒钱,才知道每一分钱都有重量。我们戒了外卖,每天我带她做的便当去公司,同事笑我“妻管严”,我打开饭盒——有荤有素,还卧着个煎蛋,比他们的外卖强多了。周末不再下馆子,而是去菜市场挑便宜的时令菜,两个人挤在厨房里,她切菜我炒菜,烟火气缭绕中,竟比在餐厅更有滋味。
第三个月,小敏拿回一个铁皮盒子,漆成淡蓝色,盖上挖了道窄缝。“这是咱们的梦想储蓄罐,”她说,“零钱都放这里。”从此,我的硬币有了归宿,她买菜的找零也悉数投入。盒子渐渐沉了,摇起来哗啦啦响,像无数个细小的希望在碰撞。
半年后,账户上有了四万二。那天晚上,我们把钱数了一遍又一遍,小敏忽然哭了:“咱们真能攒够吗?”我搂着她的肩,感觉到微微的颤抖。这座城市房价年年涨,我们的积蓄追得上吗?那天我们没再多说,只是把铁盒子里的硬币倒出来,一枚一枚数清楚——三百八十五块六毛。原来积少真能成多。
最难忘是那个冬天。小敏生日,我说出去吃顿好的,她坚决不肯:“省着,咱们的房子在等着呢。”最后在家煮了长寿面,我偷偷加了个虾,她发现后非要把虾夹成两半,一人一半。吃着那半只虾,我心里酸涩又温暖——这世上有人愿意和你分食半只虾,也愿意和你分担整个未来。
第二年秋天,我们终于攒到十五万。能看房了,每个周末都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。中介听说我们的预算,推荐的都是偏远的老破小。有一次去看房,卫生间小得转身都困难,小敏却量着尺寸说:“这里可以放个置物架。”出来时下着雨,电动车没电了,我们推着车走了三公里,浑身湿透,她却哼着歌:“又排除一个不合适的。”
真正让我们心动的,是那个六十五平的小两居。客厅窗户朝南,阳光洒进来,整个屋子都在发光。小敏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,比划着哪里放沙发,哪里摆绿植。她回头看我,眼睛比阳光还亮:“就是这里了。”
首付还差八万。我们翻出所有银行卡,连那个铁皮盒子也撬开了——三年零十个月,里面竟有六千多块。还差两万,小敏默默取出她结婚时妈妈给的金镯子,那是她最珍贵的东西。“以后还会有的,”她说,“先把家安定下来。”
签合同那天,我们的手都在抖。写下名字的瞬间,我看向小敏,她眼里有泪光闪烁。三年零十个月的坚持,每一笔存款都像一块砖,终于垒成了这个属于我们的家。
现在,我们住进这个房子已经两年了。阳台上种满了小敏的花,书架上塞着我淘来的旧书。每个月还房贷时,我们还是会一起核对账单——那不再是负担,而是我们共同建筑的延续。
昨天整理东西,我又看见那个淡蓝色的铁皮盒子,缝口磨得发亮。我把它放在书柜最显眼的地方,小敏问留着干嘛,我说:“这是咱们的传家宝。”
真的,这盒子里装的不是钱,是那些她陪我吃半只虾的夜晚,是我推着电动车陪她看房的雨天,是我们把零钱投进去时相视而笑的瞬间。这世上最踏实的感觉,不是住在多大的房子里,而是知道这个家的每一块砖,都浸透着两个人共同奋斗的汗水与温度。
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家,我会告诉他:家不是四壁围成的空间,而是两个人一起攒下的明天。很慢,很重,但每一步,都踩得实实在在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百图曝光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百图曝光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85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1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5)
3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72)
448岁做直播卖水果,一开始没人看,后来靠真实试吃涨粉卖货阅读 (65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