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刻,我心里有什么被触动了。
其实早在几年前,我就隐隐感觉到该做点什么。那会儿我在一家科技公司做产品经理,经手过不少项目,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——直到女儿那句话,让我突然明白,我想做的是能真实改变我们生活环境的东西。
最开始,我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。环保太大了,从空气到水源,从能源到垃圾,每个领域都问题重重。我花了整整三个月,白天上班,晚上就泡在各类环保论坛里,周末跑去参加环保展,和做垃圾分类的阿姨聊天,跟搞清洁能源的工程师喝茶。慢慢地,我发现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角落——日常洗涤。
你可能不知道,每个家庭每年平均要使用超过10公斤的洗涤剂。这些化学物质随着污水流入江河,最终回到我们的水循环里。更不用说那些塑料包装了——全球每年产生数百万吨的洗涤用品塑料垃圾。
找到了方向,我兴奋得几个晚上没睡好。但现实很快泼了冷水——几乎所有朋友都劝我别做。“环保产品不赚钱”、“消费者不会为环保额外付费”、“这个市场太小众”……就连我先生也委婉地说:“咱们能不能选个更容易的赛道?”
但我忘不了在污水处理厂看到的一幕——浑浊的污水里漂浮着厚厚的白色泡沫,技术员告诉我,这就是我们每天使用的洗涤剂形成的。“它们很难完全降解,就像给河流盖了一层被子,水里的生物会窒息。”
回家后,我看着浴室里那排塑料瓶,第一次对它们产生了厌恶。
研发之路比想象中更难。我们要找到一种材料,既要能有效清洁,又要完全天然可降解,还不能贵得离谱。团队最初只有三个人——我,一位执着于天然材料的化学博士老周,还有个刚毕业的工业设计师小林。
最困难的是寻找核心原料。老周带着我们试遍了能找到的所有天然材料:茶籽粉、皂角、无患子……有次我们听说云南深山有种特殊的植物皂素,三个人二话不说就飞过去,在泥泞的山路上颠簸了六个小时,找到那位八十多岁的彝族老人。老人用这种植物洗了一辈子衣服,双手依然光滑。
“大自然给的,用完了就还给大自然。”老人这句话,成了我们后来的产品理念。
但天然原料清洁力不够,这是硬伤。我们做了上百次实验,最绝望的时候,小林差点把实验室砸了。“又失败了!第87次了!”他红着眼睛吼。那天晚上,我们三个人坐在堆满失败样品的工作室里,谁也不说话。
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发现。老周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,加入了某种从玉米中提取的活性酶,清洁力突然提升了三倍。那一刻,我们三个三十多岁的人,像孩子一样在实验室里又跳又喊。
产品形态也是个难题。我不想再做塑料瓶了。小林提出做成固体片剂的想法,用水激活,就像泡腾片一样。这个创意让我们兴奋不已——没有液体,运输成本降低75%;没有塑料瓶,包装减少90%。
2019年春天,我们的第一款固态洗衣片终于上线。没有钱做广告,我们就自己拍短视频,演示产品如何在水里迅速溶解,展示使用后的污水生物降解实验。让我感动的是,第一批顾客大多是年轻的妈妈,她们在评论区写长篇的使用感受,主动帮我们向朋友推荐。
“为了孩子们还能看见清澈的河流。”一位妈妈这样留言。看到这句话,我在办公室里哭了。
三年过去,我们已经从三个人发展到五十多人的团队,产品线从洗衣片扩展到家居清洁的各个领域。最让我自豪的不是销售额增长了多少,而是那份环境影响报告:我们累计减少了超过200万个塑料瓶的使用,避免了数千吨化学污水排入自然。
去年,我们建立了闭环回收系统——用户可以把产品包装寄回,我们处理后制成新的包装。虽然增加了成本,但超过80%的用户选择了参与。有个北京的用户,甚至把包装攒了半年一次性寄回来,附的纸条上写着:“每次寄回包装,都觉得自己在为改变出份力。”
现在回头看,这条路选对了。不是因为赶上了风口,而是因为我们在做对的事。每次看到用户发来的照片——孩子玩着我们用回收包装做成的积木,阳台上的植物用我们的酵素肥料长得茂盛——我就特别踏实。
上个月,女儿小学举办“环保小卫士”活动,她带着我们产品去分享。回家后特别骄傲地告诉我:“妈妈,我和同学们说好了,以后大家都用可以‘消失’的洗衣片。”
窗外,天空很蓝。虽然离完全清澈还有距离,但每一天都在变好。这条路还很长,但我们走得很坚定。因为我知道,真正的未来趋势,不是追逐风口,而是成为风本身——那股吹向更美好生活的清风。
如果你问我现在最想说什么,我会说:谢谢你当年那个问题,我的孩子。妈妈和很多人一起,正在努力让天空恢复健康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百图曝光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百图曝光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68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66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64)
348岁做直播卖水果,一开始没人看,后来靠真实试吃涨粉卖货阅读 (54)
4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54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