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卷帘门一拉,那股熟悉的机油味混着橡胶味扑过来,我就知道这一天又开始了。门口那条水泥路,不知道有多少辆车吱吱呀呀地开进来,又安安静静地开出去。来的车,多半是带着毛病来的;来的人,也多半是皱着眉头来的。
我这人嘴笨,不会说漂亮话,但我知道,人家把车交到你手上,就是把一份信任和托付给了你。车,对很多家庭来说,不只是个代步工具,它是养家糊口的伙计,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腿脚,是周末带一家人出去散心的依靠。它一趴窝,整个家的节奏可能就乱了。所以,每次有车主一脸愁容地进来,说“师傅,您给看看”,我心里那根弦就绷紧了。
这活儿,第一步就是“听”。不是用耳朵听,是用心听。你得让车主把话说完,甭管他描述得多乱、多不专业。有时候一个大妈,可能只会说“它响,嘎吱嘎吱的”,一个大叔,可能比划半天也说不到点子上。你得耐心,你得引导。你得问他:“什么时候开始响的?是走平路响还是过坎儿响?是慢速响还是加速响?”问清楚了,他心里踏实一半,觉得你这师傅靠谱,在认真对待他的事儿。这份最初的沟通,比什么精密仪器都顶用。人心定了,后面的诊断才能顺。
听完了,就得“看”。掀开机盖,那股热气还没散。里面积了多少灰,皮带上有没有裂纹,管路有没有渗漏,螺丝有没有松动的痕迹……这些细节,像会说话一样。有时候,你一眼看过去,心里大概就有谱了。但光有谱不行,你得验证。
最关键的,就是上手“摸”和“测”。我这双手,黑乎乎的,指甲缝里总有点洗不掉的油泥,可它们最诚实。晃晃这个轮子,捏捏那个胶套,听听轴承转动有没有杂音。然后才是上架,用电脑读故障码。但我从来不迷信电脑,那玩意儿是辅助,是给你指个方向,真正的答案,藏在车底下,藏在那些磨损的零件和异常的震动里。
我记得特别清楚,前年夏天,有个小伙子开着一辆老捷达进来,说车抖得厉害,尤其是等红灯的时候,感觉整个车都要散架了。他在别处修过,换过火花塞,清洗过节气门,花了一千多,没好。到我这儿的时候,一脸的不信任和疲惫。
我没急着动手,先让他坐会儿,喝口水。我把车开出去溜了一圈,感受了一下那种抖动。回来上架,仔细检查了发动机机脚胶。用手电筒一照,果然,右边那个机脚胶已经塌下去了,裂开了一道大口子。发动机那么重一个铁疙瘩,就靠这几个橡胶块撑着,它一坏,可不就跟人没了筋骨一样,浑身乱颤吗?
我把他叫过来,指着那个坏掉的机脚胶给他看。“你看,问题就在这儿。发动机没固定好,它一动,整个车都跟着晃。你之前换的那些,不是不对症,是没找到病根儿。”我拿了个新的机脚胶,对比着给他看,旧的软塌塌,新的硬挺有弹性。
他蹲在那儿看了半天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“师傅,原来是这么回事。您这一说,我就明白了。”
报价的时候,我跟他算得清清楚楚。机脚胶多少钱,工时费多少钱,换这个需要多久。我没往高了报,也没用那些听都没听过的“原厂进口件”唬人,就用的质量可靠的品牌件。我跟他说:“这车年纪不小了,用这个牌子的,性价比最高,再跑个几年没问题。”
他几乎没犹豫,就说:“行,师傅,就按您说的办,我相信您。”
车修好了,他开出去试了一圈,回来的时候,脸上全是笑。“嘿!真不抖了!太神了!”他付钱的时候,特别痛快,还非要给我塞包烟。我没要,我说:“把车修好,是我分内的事。您开着顺心,比啥都强。”
从那以后,他成了我的老主顾,不光他自己的车,他亲戚朋友的车有问题,也都往我这儿领。他说:“找您修车,心里踏实。”
这种“踏实”,是我最看重的东西。它来自于准确的诊断,也来自于公道的报价。
说到报价,这里面的学问,一点也不比诊断少。我的原则就三条:清楚、合理、透明。
我柜台下面压着一张单子,上面是常用配件的进价和工时费标准。每次报价,我都照着这个来,不看人下菜碟。是什么毛病,就用什么零件,该多少钱就多少钱。我不会把一个小毛病说成大毛病,也不会为了多赚钱,怂恿车主做一堆不必要的“保养套餐”。
比如,有时候就是换个刹车片的事儿,我绝不会跟你说整个刹车盘都得换,除非它真的磨损到了极限。我会把旧的零件指给你看,告诉你为什么需要换,新的好在哪里。有时候,甚至是一些小问题,比如哪个插头松了,哪个传感器脏了,我能顺手弄好的,就不收钱。街坊邻居的,抬头不见低头见,不能光盯着那点钱。
有人笑我傻,说现在生意难做,能多赚一点是一点。我不这么想。我觉得,修车这行,赚的是手艺钱,更是良心钱。你坑人家一次,人家可能下次就不来了,而且会在他的圈子里说你这儿不靠谱。一传十,十传百,你这店的名声就臭了。反过来,你实实在在地帮人家解决了问题,钱赚得明明白白,他心里舒服,就会信任你,会成为你长久的客人。这口碑,是多少广告都换不来的。
这么多年,我送走的车数不清,交下的人也很多。有开了几十年出租车的老司机,手把手教我认过一些老车上才有的古怪毛病;有刚考上大学的姑娘,第一次自己开车出门就扎了胎,吓得直哭,我帮她换好备胎,还教了她怎么辨认最基本的故障灯;也有忙得脚不沾地的生意人,每次来都是急匆匆的,但只要把车钥匙交给我,就能安心地去旁边打电话处理事情……
我的修车行,不像是个单纯做买卖的地方,倒更像是一个小小的驿站。车在这里歇歇脚,治治病;人在这里,也能喘口气,放下心里的焦虑。卷帘门里,不光是机油和零件的味道,还有生活的味道,有人情味儿。
我看着一辆辆车恢复活力,轻快地驶出大门,心里那份满足,是实实在在的。这份活儿是脏、是累,夏天一身汗,冬天一手油。但每当有老主顾大老远开车过来,摇下车窗喊一声“老板,我又来了”,或者收到他们发来的“车修好了开着真得劲”的微信,我就觉得,这日子,过得值。
这门手艺,让我养活了家;这份用心,让我赢得了尊重和信任。往后啊,我还是会继续守着这个小店,听着车来车往的声音,用心去听、去看、去摸,把每一辆交给我的车,都当成自己的车来修。这,大概就是我这个修车老板,最大的本事和福气了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百图曝光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百图曝光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81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1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0)
348岁做直播卖水果,一开始没人看,后来靠真实试吃涨粉卖货阅读 (69)
4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64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