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开那扇浅绿色的门,王师傅正系着围裙在洗菜。水龙头哗哗响着,他扭头看见我,憨厚一笑:“园长,今天送来的冬瓜特别好,您摸摸,还带着露水呢。”
我伸手一摸,果然,瓜皮上湿漉漉凉丝丝的。这种带着田间气息的触感,让我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让我彻夜难眠的下午。
那天也是例行检查,我在冰箱深处摸到一包用塑料袋裹着的排骨。掏出来一看,颜色已经发暗,凑近闻,有股若有若无的酸味。我站在原地,手里捧着那块排骨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。窗外,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,笑声银铃般飘进来。可就在这片欢声笑语旁边,我手里拿着的,却是可能伤害他们的东西。
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我的声音有点发抖。
负责采购的小张跑过来,脸一下子红了:“园长,这是前天剩的,我想着今天做完……”
我没说话,只是让所有厨房工作人员放下手里的活,都到冰箱前面来。我让每个人轮流闻了闻那块排骨,然后看着他们的眼睛说:“你们闻到了吗?这是责任心的味道变质了的味道。”
那天下班后,我一个人在厨房坐到很晚。夕阳透过纱窗,在擦得锃亮的不锈钢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我摸着那些灶台、那些锅铲,想起孩子们吃饭时亮晶晶的眼睛,想起有个叫乐乐的小女孩,每次吃到喜欢的菜,都会眯起眼睛冲老师笑。这些天真无邪的笑脸,我们怎么忍心让他们受到一点点伤害?
就是从那天起,我定下了现在这套“望闻问切”的检查方法。
望,就是看。每天送来的蔬菜,我都要看颜色是不是鲜亮,叶子是不是舒展。像今天这把小油菜,翠绿翠绿的,叶子上还有虫咬的小孔——这说明农药打得少,是好东西。送来的鸡蛋,我会随机挑几个打在碗里,看蛋黄是不是饱满鼓起,蛋白是不是浓稠分明。那些散黄的、晃起来有声音的,坚决退回去。
闻,是最直接的判断。肉类要有淡淡的腥味,但不能有酸腐气;大米要有清甜的米香,不能有陈味。记得有次检查新到的面粉,我总觉得有股若有若无的霉味,但几个年轻老师都说闻不出来。我坚持要求退货,后来供应商承认,那批面粉确实在仓库受潮了。事后厨师长老李跟我说:“园长,您这鼻子比检测仪还灵。”我笑笑没说话——哪是什么鼻子灵,不过是心里那根弦绷得紧罢了。
问,就是追根溯源。每个送货的供应商,我都跟他们聊过天:蔬菜是哪天摘的,运输用了多久,怎么保存的。时间长了,他们都知道了我的习惯,送菜的老陈每次见到我,都会主动汇报:“园长,今天的黄瓜是凌晨四点摘的,直接送过来的。”这种交流建立了信任,也让他们更上心。
切,是亲手感受。土豆我要捏捏硬不硬,鱼我要按按弹性足不足,豆腐我要轻轻碰碰看会不会碎。手指不会骗人,新鲜的食材有种饱满的、富有生命力的触感。
这些年来,这套方法不断完善。我们建立了更严格的验收制度,每个环节都有记录、有签字;厨房里添了带温度显示的冰箱,不同食材分开存放;还设置了“食材展示台”,把当天用的米面油肉菜都摆出来,透明玻璃罩着,让来接孩子的家长随时能看到。
但我知道,再好的制度,也比不上一颗真诚的心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有个叫小雨的孩子家里出了事,父母临时有事,那段时间总是很晚才来接她。每天傍晚,其他孩子都走了,她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画画。有天特别冷,我看她小手冻得通红,就去厨房想给她热杯牛奶。
推开厨房门,看见王师傅正在灯下仔细地挑黄豆。明天要做豆浆,他正一颗颗地把不好的豆子拣出来。那么冷的天,他的额头上居然冒出了细密的汗珠。
“王师傅,这么认真啊?”我轻声问。
他抬头,不好意思地擦擦汗:“园长,小雨那孩子明天值日,要帮大家分豆浆。我想着把豆子挑干净点,磨出来的豆浆更香浓。”
我站在那里,忽然觉得眼眶发热。是啊,我们做的这一切,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喝到的每一口豆浆都香浓,吃到的每一口饭菜都温暖吗?
走出食堂时,孩子们已经陆续到园了。操场上传来的嬉闹声,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,还有手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检查记录——这一切交织成我作为园长最平凡的早晨。
阳光完全洒满了院子,照在那些奔跑的小身影上。我深吸一口气,空气里有初秋的清爽,也有食堂飘来的、让人安心的食物香气。转身对等在一旁的后勤主任说:“今天的食材都不错,就是生姜有个别发芽的,一定要挑干净再入库。记住,给孩子们吃的东西,一点都马虎不得。”
他认真点头,在本子上记着。望着他专注的神情,我忽然很欣慰——这份对食材新鲜的执着,这份对孩子们健康的守护,已经像种子一样,在这片小小的园地里生根发芽,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,荫庇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百图曝光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百图曝光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87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3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5)
3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74)
448岁做直播卖水果,一开始没人看,后来靠真实试吃涨粉卖货阅读 (66)
5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