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,我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个岌岌可危的20%电量,心里一慌,赶紧翻出那个新到的充电宝。它是我在网上精挑细选了好几天才下单的,牌子不算顶有名,但评价里一片叫好,都说“容量实在”、“充电飞快”,图片上那锃亮的外壳和显示精准的电量数字,看着就让人安心。价格还比实体店便宜将近一半,我当时觉得自己简直挖到宝了。
我记得特别清楚,拿到快递那天,是个阴沉的下午。拆开包装,它沉甸甸的,手感不错,接口也没毛刺,心里那点因为等待而产生的焦躁立刻被“物超所值”的喜悦取代了。我按照说明书,给它充满了整整八个小时,四个电量指示灯稳稳地亮着白光,像四个忠诚的小卫兵,告诉我它已经能量满格,随时准备为我效力。
它的第一次“出征”,是陪我去市图书馆查资料。出门前,我特意看了一眼,满电。在图书馆安顿下来,手机用到快一半时,我自信地接上了它。指示灯从四格跳到了三格,一切似乎都很正常。可一个多小时后,当我准备收拾东西离开时,却发现手机电量只堪堪爬到了85%,而充电宝的指示灯,已经只剩下最后一格在微弱地闪烁,仿佛随时都会熄灭。
我当时没太在意,心想,也许是手机太耗电了吧,或者是我一边用一边充,效率不高。谁还没点小误差呢?
真正让我开始感到不对劲的,是上周的短途旅行。动身前一晚,我再次把它喂得饱饱的,四格灯亮得稳稳当当。旅途中,拍照、导航、查攻略,手机电量消耗得飞快。当我再次把它和充电宝连接起来时,它起初还像模像样地工作着。可仅仅过了四十来分钟,我正在用手机查看回程的导航路线,屏幕上方那条绿色的充电状态栏,突然就消失了。我愣了一下,拔掉线再插上,没了反应。拿起充电宝一看,那四个小灯,全灭了。它就像个突然力竭的马拉松选手,在离终点还有很远的地方,毫无征兆地倒下了。
而我那可怜的手机,电量可怜地定格在52%。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那一刻,心里的火“噌”一下就冒上来了。说好的20000毫安呢?说好的能给手机充满三四次呢?这连一次都完成得如此勉强!一种被欺骗的感觉,混合着对电量焦虑的恐慌,让那次原本愉快的旅行,草草收场。
回来之后,我不死心,决定做个实验。我找来了一个几乎全新的、电量只剩5%的旧手机,用它来做测试对象。我再次将充电宝充满电,四个指示灯依旧亮得那么诚恳,那么无辜。连接,开始充电。我搬了个小板凳,就坐在插座旁边,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。
起初的一个小时,还算顺利,手机电量涨到了40%。充电宝灭了一格灯。第二个小时,速度明显慢了下来,手机电量爬到65%时,充电宝只剩下两格灯。第三个小时,简直是蠕动,手机到了78%,充电宝又灭一格。当手机电量艰难地达到89%时,充电宝最后一格灯闪烁了几下,彻底熄灭,无论我怎么按,它都不再给我任何回应了。
89%。就像一个信誓旦旦说能帮你扛一百斤重物上十楼的朋友,走到六楼就气喘吁吁地摆了手,把你和一堆行李尴尬地扔在了半道。
我瘫在椅子上,看着那个89%的数字,又看看手里这个已经“沉睡”的充电宝,心里涌上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荒谬感。它没有完全坏,它还能充,可它永远也兑现不了它最核心的承诺。这种感觉,比它彻底罢工还要让人难受。就像一个总是考59分的学生,你明知道他不够好,但他偏偏又没到彻底无可救药的地步,让你骂都骂不痛快。
我把它拿在手里反复摩挲,冰凉的金属外壳,此刻感觉像极了它那“冷静”的、打了折扣的性能。我想起下单前,反复对比参数,查看那些长长的、图文并茂的好评,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文字和图片,都蒙上了一层可疑的色彩。那些“电量足”、“好用”的评价,是真的用户体验,还是……我甚至没有勇气去深想。
我没有去找客服理论。不是因为怕麻烦,而是忽然觉得,没什么意思了。争论什么呢?要求退货?还是换一个新的?换来一个可能同样“肾虚”的兄弟吗?那些理论上的容量、转换效率、虚标问题,在那一刻,我都不想深究了。我只知道,这个我寄予厚望、本以为能解决我续航焦虑的“伙伴”,本身就成了我焦虑的新来源。
它现在,就躺在我的抽屉角落里,和一堆闲置的数据线、旧耳机作伴。我没有扔掉它,或许在某些极端情况下,比如手机完全没电,能充个百分之三四十应应急,也算它最后的剩余价值吧。但我知道,我再也无法信任它了。出门在外,我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扫向机场、火车站共享充电宝的柜机,或者,默默地带上那个原装的、充电慢得像老牛拉车但至少能充满的充电器。
这个小小的、哑巴似的充电宝,就像一个精致的谎言。它用漂亮的外壳和看似精准的指示灯,伪装成一颗可靠的“心脏”,却在每一次需要它全力以赴的时候,提前宣告退场。它教会我的,不是什么高深的电子知识,而是一个挺朴素的道理:有些东西,看起来再美,参数再漂亮,承诺再动听,都不及它在关键时刻,能实实在在地、完整地陪你走到最后。那种踏踏实实的“满格”,远比一个华丽的“半途而废”,要珍贵得多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百图曝光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百图曝光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84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1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5)
3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70)
448岁做直播卖水果,一开始没人看,后来靠真实试吃涨粉卖货阅读 (65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