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2017年秋天,我二十二岁,拖着一个半旧的行李箱从西站走出来。箱子的轮子坏了,在地上发出“咯噔咯噔”的响声。那天北京下着雨,我没带伞,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。站在出站口,看着眼前车水马龙的长安街,我突然就愣住了——这就是我要闯荡的地方啊。
来北京前,我在老家县城的工厂做质检员。每天穿着同样的工装,在流水线旁检查零件尺寸。工厂食堂的土豆丝永远咸得发苦,宿舍的床板硌得背疼。但最让我难受的,是那种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——再过十年,我可能还是坐在那个位置,量着同样的零件,吃着同样的土豆丝。
改变发生在某个周日的下午。我在出租屋刷短视频,看见一个北京的女孩在胡同里骑自行车,车筐里装着刚买的鲜花。那个画面突然就击中了我——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。第二天我就辞了职,买了最便宜的车票来北京。现在想想挺冲动的,但二十二岁不就是这样吗?有了念头就非做不可。
刚到北京那半年,是我这辈子最难熬的日子。先是在南城租了个隔断间,不到六平米,放张单人床就转不开身。隔壁住着一对卖早点的夫妻,每天凌晨两点开始和面,砰砰的声响准时把我吵醒。最惨的是冬天,暖气不热,我穿着羽绒服睡觉,早晨醒来鼻尖都是冰的。
找工作更不容易。我只有高中学历,能找到的最好工作就是餐厅服务员。记得有家火锅店招人,经理让我试工三天。那三天我端了多少锅底啊,手被烫得都是泡。最后经理说:“你干活挺实在,就是不太会说话。”没要我。从店里出来,我坐在马路牙子上哭了整整半小时。不是委屈,是恨自己怎么就这么笨。
后来总算在一家奶茶店安定下来。每天站十个小时,调珍珠奶茶、芋圆奶茶、芝士奶盖。到现在我闭上眼睛,还能想起那些配比——中杯珍珠奶茶,三勺珍珠,奶茶加到离杯口两厘米。店长人很好,知道我一个人在北京,有时会多给我打份员工餐。那段时间虽然累,但每月能挣四千块钱,还能剩下几百寄给家里。
让我开始拍短视频的,是个特别偶然的机会。那天我休息,去奥森公园看银杏。满地的黄叶子特别美,我随手拍了段视频,就说了句:“北京的秋天真短啊,短得像青春一样。”发出去没在意,结果第二天打开手机,发现点赞过了五千。好多人在评论区说:“说得真对”,“想家了”,“在北京第七年,突然被这句话戳中了”。
从那以后,我就开始用短视频记录在北京的生活。拍过早高峰挤不上地铁的狼狈,拍过深夜下班时空荡荡的街道,拍过发工资后奖励自己的一顿火锅,拍过想家时躲在被窝里哭的瞬间。我不懂什么拍摄技巧,就是举着手机,把心里话都说出来。奇怪的是,越是这样,看的人反而越多。
慢慢地,有了一些固定的观众。有个叫“北漂小李”的男孩,每次都在评论区给我加油;还有个“王阿姨”,总叮嘱我按时吃饭,说她女儿也在北京。这些素未谋面的人,成了我在这座城市最温暖的陪伴。
去年冬天,我租的房子到期了,房东要涨五百块钱。那几天我特别焦虑,天天在网上找房子。最后在通州找了个合租的主卧,虽然上班要一个多小时,但至少便宜些。搬家那天,我叫了个货拉拉,司机师傅帮我把那个轮子修了好几次的行李箱搬上车时,突然说:“姑娘,不容易吧?”就这一句话,我眼泪差点掉下来。
坐在去通州的车上,我打开手机直播。没什么准备,就是想说说话。我跟大家说我要搬家了,说我对原来那个小房间的不舍,说对新生活的忐忑。那天直播间来了很多人,有的给我出主意怎么打包,有的告诉我通州哪里买菜便宜。下播的时候,我发现收到了好多打赏,加起来够我付半个月的房租了。
就是那天晚上,我忽然明白了自己做短视频的意义。不是为了有多少粉丝,也不是为了能赚多少钱,而是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,我们这些漂泊的人能够互相取暖。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普通,但无数个普通的故事放在一起,就有了温度。
现在,我依然在奶茶店工作,依然住在合租房里。不同的是,每个夜晚,当我坐在镜头前,我知道有很多人愿意听我说话。我们素不相识,却能在某个时刻心灵相通。上个月,我用拍短视频攒的钱给妈妈买了件羽绒服,她嘴上说我乱花钱,转头就穿着去跟邻居“炫耀”了。
昨天直播时,有个刚来北京的女孩问我:“姐姐,你觉得在北京辛苦吗?”我想了想,告诉她:“辛苦,但值得。”就像此刻,我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坐在窗前准备明天的视频稿子。窗外是北京的万家灯火,我知道那每一盏灯下,都有一个正在努力生活的人。
而我们这些讲故事的人要做的,就是把这些平凡却真实的生活记录下来,让每个在深夜打开手机的人知道——你不孤单,我们都一样,在各自的道路上跌跌撞撞,却始终向前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百图曝光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百图曝光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94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9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78)
348岁做直播卖水果,一开始没人看,后来靠真实试吃涨粉卖货阅读 (77)
4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77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